首页 - 技术文章 > 魔力宝贝法师提升阶级(魔力宝贝法师进阶)

魔力宝贝法师提升阶级(魔力宝贝法师进阶)

发布于:2024-09-15 作者:admin 阅读:13

人生仪礼,亦称"社会制度民俗",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 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 此外,标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年一次的生日庆贺,亦可视 为人生仪礼的内容。

每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仪礼,决定因素不只是他的年龄和生理变化 而且是在他生命过程的不同阶段上,家庭、宗族等社会制度对他地位规定 和角色认可;也是一定文化规范对他进行人格塑造的要求。因此,人生仪 礼是将个体生命加以社会化的程序规范和阶段性的标志。另外,原始信 仰的绝大多数信念与仪式都是跟生命进程息息相关的,如出生、成年、结 婚、死亡等

下面介绍的各类仪礼,但在执行过程中要视时代的发展、地方习惯 个人的经济状况和地位以及个人的倾向、侧重等因素而有所增、删,

(一)诞生仪礼

诞生仪礼是人一生的开端礼。一个婴儿刚一出生,还仅仅是一种生 物意义上的存在,只有通过为他举行的诞生仪礼,他才获得在社会中的地 位,被社会承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

1. 婴儿四日礼

泰国古代,由于医疗卫生事业不发达,头胎婴儿出生后死亡率很高, 常在生后3日内死去。于是泰人认为刚出生3日内的婴儿属于鬼,过了3 日,婴儿不死,才能从鬼变成人,因而第4日才真正是人。为此,民间流传 一句口头禅说:“三日鬼仔,四日人仔。”所以,婴儿到了第4日就要在家举 行婴儿四日礼的仪式以示庆祝。“婴儿四日礼”泰文称“辟提探宽万”,意 即“做招魂仪式”。“婴儿四日礼”是意译。

仪式有:招魂仪式、做吉祥饭、祭供鬼神等,其中核心是招魂仪式。泰 人认为人及无生命的物体都有灵魂,灵魂走了,人就变成了鬼。魂也因为 会受惊吓等原因离去,要做招魂仪式把魂招回来。婴儿四日礼招魂仪式 的举行,要选择吉祥的时辰做。届时,亲属们围坐一圈,把婴儿放在中间, 请德高望重的亲属上香、明烛、礼佛,恭请八方神灵保佑婴儿吉祥平安。然后,从高脚盘上取下一根圣纱,抚弄婴儿的手臂和手,以示祛病驱灾。之后,再取一根圣纱缚在婴儿的手腕上,以示魂归,泰文称“吻宽”,意即 "接受灵魂",也可意译为“缚魂”、“安魂”、“拴魂”。接着,在婴儿额头上点 粉。再用匙舀水,喂婴儿5匙温水。同时为婴儿祈福。仪式毕。最后,亲 朋好友等每人也用一根圣纱缚在自己的手腕上。这些圣纱都经僧侣念过 经,法师念过咒。简单的招魂仪式的内容只有招魂和缚魂2项。而隆重、 复杂的招魂仪式要请婆罗门法师主持,还有“宴魂”等项目。富裕的人家 还做金手镯在仪式上给婴儿戴。礼仪结束后,把仪式上的吉祥饭、供品要 放到庭院中祭鬼。仪式意味着新生命的诞生。

2. 满月礼

婴儿满月,人们要为婴儿举行满月礼。要把婴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僧 侣或星相家选择良辰吉日做仪式。仪式一般与剃胎发礼一起在家举行。泰人认为婴孩从娘肚子带来的胎发是脏的,要把它剃去。而婴儿初生时, 由于父母忙于婴儿的成活,婴儿头额也没长好,母亲身子需要保养、恢复 等原因,所以等婴儿满月时,头发也长好了,再剃。剃胎发礼泰文称“辟提 贡蓬发"。

满月礼一般与婴儿四日礼相似,是婆罗门教仪式 剃胎发礼主要是佛教仪式,也混有婆罗门教仪式。 佛教仪式是黄昏 僧侣诵经,次日晨斋僧。 仪式中还要加入婆罗门教仪式行滴水礼等。 这 些仪礼都在家中做。 有的富裕人家、体面人士除了亲朋好友以外,还要邀 请头面人物出席。 来参加仪式的人也都要带礼物或钱来。 仪式结束,主 人还要宴请宾客。

展开全文

仪式前,仪式主持人要把婴儿抱来让亲朋好友见见。良辰一到,鸣 锣。主持人把婴儿放到僧侣前,亲朋好友的代表为婴儿行滴水礼,然后拿 起剃刀轻轻触碰婴儿的胎发,同时为孩子祝福。这时,僧侣诵经,婆罗门 法师吹法螺、摇拨浪鼓,乐队奏吉祥曲,剃发师为婴儿剃发。剃发时,有在 天灵盖处留下一小簇头发;也有在头两边各留一小簇头发的。剃下的发 要放在蕉叶做的容器内,再放在荷叶上丢弃或放入江河漂走。剃发后,还 有婴儿沐浴仪式。婴儿沐浴后,还要做婴儿卧摇篮仪式。在婴儿卧摇篮 仪式开始前,还有铺婴儿摇篮仪式。

现在, 一般人都不这样做了,大多从简。有的只是在剃胎发后,把圣 纱缚婴儿的手腕,表示魂归就可以了

满月礼和剃胎发礼表示婴儿已平安度过一个月,魂已归来。家族已 有了接班人,家庭有了新的正式成员

(二)成年仪礼

成年仪礼是为承认年轻人具有进入社会的能力和资格而举行的 仪礼。

1. 剃髻礼

古代,泰国婴儿满月剃胎发时, 一般在婴儿的天灵盖处或头顶两侧留 下一簇头发,把它束成髻。到了男孩13岁,女孩11岁便进入成年期了。这时,父母要为孩子举行剃髻礼,也是成年礼。在仪式举行前,要把孩子 的生辰八字送星相家,选择黄道吉日。黄昏,请僧侣念经,次日清晨斋僧。向亲朋好友发出邀请,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还要请文艺团体表演文娱节目 和乐队伴奏,准备宴席。剃髻礼一般分两天进行。

现在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孩子,受西方文化影响大多数都不留髻,这种 成年仪礼已很罕见了,只是在谈到传统文化时才有所介绍。过去,泰国男 孩在做完剃髻礼后,父母就送孩子进佛寺当小沙弥。因为当时佛寺就是 学校,有文化的成人都经过佛寺学习。所以,有的家庭剃髻礼与剃度小沙 弥的吉祥仪式同时举行。

2. 男青年的剃度礼

由于婴儿满月后留髻习俗减弱,男女青年的成年仪礼(剃髻礼)也将 削弱。现今,泰国男青年人短期剃度出家的习俗大有作为一种男子成年 礼仪的认可。泰人普遍认为男子出了家才算成年。因为凡没经过佛门的 男子被视为不成熟的男子,会影响娶妻、找工作,得不到社会的尊重。再 如上述,有的泰文书把剃度仪式归类为“关于进入成年期的仪式”①。这 个仪式的泰文名称中用了"普耶"一词,意为“成人、大人、长辈”。而把剃 髻礼归属“关于进入青年期的仪式”。另外,佛教规定年龄20周岁的男青 年才能剃度,其实,早就超过了泰国男子成年的年龄。这种现象来自于佛 教的盛行,在民俗学上也可称“与剃度礼结合的成年礼”。

3. 成年礼种种

泰国古代的成年礼除了剃髻礼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成年仪礼?

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在谈到“成年仪礼的规范与特征”时,说 “原始的成年仪式特别是男子成年礼中,要集中完成一系列规定的体能训 练和受到相当痛苦的身心折磨。所经常采用的考验方法、手段有:……接 受鞭打等肉体痛苦和施行损伤性手术如割礼、文身、凿齿等;……这些手 段在不同民族的成年仪式中有不同的表现,如我国云南傣族有男子文身 和女子染齿的习俗……。”

上述提到:泰国班告文化遗址附近大小桂河两岸出土的37具新石器 时代人类遗骸有2个特点:一是到青年时期要拔门牙,二是要锉磨、修饰 牙齿。泰国华富里以及孔敬府(能诺他文化所在地)发现新石器时代至青 铜时代的人类遗骸也普遍有拔牙和锉齿的痕迹,

郑晓云在其著作中说:“过去傣泰民族都有男子文身、女子染齿的习 俗。男子在成年后就进行文身…… 。女子在成年以后,用一些天然的染 料把牙齿染成黑色以作为成年的标志。”

《百越民族发展演变史》 一书说:“距今6000多年的大汶口文化居民 中存在拔牙(或凿齿)习俗。这种习俗盛行于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期,随着 山东龙山文化的出现而消失。之后,这种风俗又向南传播,最终成为广泛 流传于长江下游、东南沿海的风俗,其后又传入台湾和中南半岛。……我 国历史上百越族群的拔牙习俗到唐宋时代开始消失,而代之以饰齿、染 齿,故百越后裔在当时被称为‘金齿蛮’、‘银齿蛮’、‘黑齿蛮’。 ”从考古 材料看,中国的常州、上海、福建、台湾、广东、佛山、香港都有凿齿习俗的 考古遗骸发现。 拔牙习俗男女不分, 一般在15—20岁之间,并严格规定 在上颌犬齿以前3个齿种(中、侧门齿和犬齿)。

嚼槟榔实际上也有是染齿的用意,嚼槟榔牙齿会变黑。这也是中国 百越族群的一个习俗;泰国古代也有嚼槟榔的习俗,也有以黑齿为美的染 齿习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一、到青年时期要拔牙、锉齿。从年龄上看是一 种成年礼或成年标志。二、拔牙、锉齿后来又发展成饰齿、染齿作为女子 成年礼,文身作为男子的成年礼,它们之间是有承袭关系。三、泰国古代 有拔牙、染齿、文身等其他成年礼

(三)婚姻仪礼

婚姻是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制度和活动。结婚是 人生重大的转折点,是个体成熟的象征、新的人生历程的开始和获得完全 社会成员身份业取得社会承认的途径。婚礼即婚姻仪式,它是向社会公 开并得到承认夫妻关系的方式,

婚姻作为民俗现象,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婚姻形态和婚姻仪礼两个 方面。

1. 婚姻仪礼

泰国的婚礼与盖房仪式合称"成家期仪式"。泰语称“婚礼"为“辟提 蒙孔颂洛",意为"结婚吉祥仪式"。泰人认为结婚是男女双方家庭生活的 起点。按泰国的风俗,男子经过剃度礼以后成年了,为了今后获得社会成 员的地位、温暖的家庭和传宗接代,要找对象共同生活

泰国婚礼分两类, 一类泰语称"维瓦赫蒙孔",意思是在女方家举行婚 礼,婚礼后男方住女方家;一类泰语称“阿瓦赫蒙孔”,意即在男方家举行 婚礼,婚礼后女方住男方家。在城市,当今婚礼,无论是在男方家操办婚 礼或在女方家操办,婚礼后,大多另有新居,单独建立家庭,不与任何方家 长住在一起。当今,泰人婚礼的形式有多种,有传统的、西式的、中式的、 穆斯林式的、泰西合并式的、简化的传统婚礼、旅行结婚等,简单化是发展 的趋势。下面介绍泰国传统式的婚礼

(1)提亲

当男女青年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感到满意时,男方青年要告诉父母, 由父母寻找媒人至女方家提亲。这个媒人(女方也可以有媒人)一定要有 地位、受尊敬的、善于辞令,业对双方家庭父母、包括男女青年了解的人。媒人到了女家一般不直接提亲,而是要言辞婉转地提亲,如说:“听说贵府 有优良的瓜种,想要讨些回去播种”等。事实上,在媒人来到前,男方也早 有人向女方家长说起,而且双方家长也都已有所了解。有的家庭知道媒 人要来,也早把家庭打扫得干干净净、备好饭菜。因此,媒人一到, 一开 口,女方就知道了。如果提亲进行顺利,就会谈到聘礼和结婚的日子。如 果女方家长有些犹豫,就会问及男青年的各种情况,推托需要时间与女儿 商量,或要男方的生辰八字,去向佛寺住持或星相家请教男女双方的八字 是否相合、有缘和结婚的吉日良辰等。对于生辰八字问题,如果女方家长 满意,这只是走过场;如果女方家长不满意,这就是藉口,往往会婉言谢绝 说“藕断丝连”,意思是婚姻无缘,友情尚存。

(2)盖新房

过去,定亲以后,有结婚日子了。男方就要在婚日前盖好新房。房子 有盖在男方处,也有盖在女方处的。但盖房费用都由男方出,如果女方家 长有多余的房子也会用作新房,多数是新郎迁至女方家或在女方家的附 近盖新房

当今,男女结婚后, 一般说新房问题不大,如有一笔聘金,银行可以贷 款,买不起房可以租房等多种办法。如经济上实在有困难,有住在男家 的,也有住在女家的。但大多数是暂时与对方父母或亲戚共住的,到一定 时候,各种条件成熟,新婚夫妇盖房或买房、租房单过

(3)订婚仪式

有些家庭在定亲后,为了能给男女青年以充分磨合的时间,要搞订婚 仪式。

当今,城市较时行订婚戒指和订金代替槟榔盘,业在仪式上,在双方 亲友面前,由准新郎给准新娘戴上戒指。然后,宴请双方亲友

在农村,有些地方还能看到传统订婚仪式,仪式同样要选定吉日良 辰,要谈好订金。按泰国传统民俗,订金叫“订婚槟榔盘”。槟榔盘的多少 由双方商定,但其数一定要成双

吉日一到,男方要准备好订婚槟榔盘,在媒人带领下组织槟榔盘队伍 的去女方家。一般,新郎也一起去

仪式由媒人主持,媒人致贺词。请女方检查订金数是否属实。媒人 打开盖在盘上的布,让女方检查。 女方在双方的亲朋好友和男方家长面 前检查、接收订金。

订婚后,准新娘新郎可以比以前朋友关系更亲密,但不能越过双方家 长允许的范围。订婚后,如果女方违约则要退还订金。如果男方违约,女 方可以不退还订金。

(4)婚礼

举行婚礼的日子十分重要,要请星相家选择吉日良辰。定下日子后, 男方就要准备结婚槟榔盘;女方要准备荤素食品,招待宾客的喜糖、水果、 香烟,宴请宾客的酒席、祭祖用品,物色接受槟榔盘的人选等。

结婚槟榔盘与订婚槟榔盘的内容,有的相似,如槟榔、药酱叶、豆、芝 麻、稻谷、金叶、银叶、聘礼等,但规格要高,如聘礼中昂贵的戒指、手镯、项 链等。此外,结婚槟榔盘的内容也丰富,如各种点心、水果、祭祖供品,还 有要带上种在新房附近的香蕉树、甘蔗树等。

其实,各种形式的聘礼,多以金钱、财帛为聘。聘则为妻,下聘后女方 身份已定,这“聘”字中含有一定的买卖意识

1)结婚槟榔盘游行

魔力宝贝法师提升阶级(魔力宝贝法师进阶)

结婚槟榔盘的队伍要比订婚槟榔盘的队伍要庞大和隆重。队伍出发 的时间也要选择吉祥的时辰,捧槟榔盘、高脚盘的人要选择有地位、漂亮 年轻的妇女。捧高脚盘的人一定是结过婚名门望族女子,不能要寡妇、弃 妇或老小姐。队伍出发的时间一到,放鞭炮、欢呼、有的还放枪,告诉女方 队伍已出发。有的队伍还有乐队前引,鞭炮一响,乐队就开始吹打。媒人 或不捧盘男女青年会走出队伍边走边舞。一路上吹吹打打、轻歌曼舞十 分热闹。走到半路,放一次鞭炮,到了后,再放一次鞭炮。同时,女方见男 方的槟榔盘队伍到,也放鞭炮。女方家长要出来迎接。

2)挡门风俗

游行队伍到了后,在进门前,同订婚一样,门前有个可爱的小女孩手 捧女方的槟榔盘向男方的媒人走来。女方的媒人要收下盘中的槟榔和药 酱叶,然后,给女孩红包。新郎和媒人进门时,女方往往在家中设下多道 门卡,有的是门,门前有花布条横挡着;有的用其他挡路的物品象征门,如 丝绸彩线等;有的在大门前的小胡同里就设下门了。这些门常冠以吉祥 的门名,如金门、银门、凱旋门等。每一道门都有人把守,当新郎要进门 时,守门人就会提些问题,让新郎回答。回答正确后,才开门让进。过门 时,新郎或男方的媒人要发给把门人红包。为此,新郎必须预先准备好很 多红包。有的在问答后,还搞笑,如有的红包是空包,这都是预先安排好 的,为了活跃气氛。 一般最后一道门在新房前,叫“金门”。 过了金门即开 始举行结婚仪式。 仪式后,新郎要进新房,新郎要脱鞋。 这时,就有人来 抢鞋,然后拿走新郎的鞋。 待新郎出来,新郎要给红包,才能还鞋。

3)祭祖、认亲

祭祖、认亲都是为了告诉家族有了新的家族成员了,也获得家族的认 同。新郎新娘在祭祖的同时,要祭供家鬼。有的家庭,其祖先有照片悬挂 墙上,有的同家鬼一样供在屋梁上。祭祖时,要有供品,香一枝,膜拜的垫 子等。新娘新郎边祈祝边膜拜3次。祭祖后,认亲开始。

认亲要跪拜双方的父母、亲戚。先要安排好场地,让受拜的人坐在新 郎新娘的面前。新郎新娘叠腿侧坐,面前放有枕头,供叩首用。一般先拜 女方的父母。至于亲戚, 一般是论资排辈,先是祖父母,后是叔伯姑姨等。跪拜双方父母时,拜一次。然后把放有鲜花、香烛的高脚盘递给父母。父 母接过盘,向新郎新娘祝福,接着把红包放进盘,送还。再用吉祥线或圣 线拴在新郎新娘的手腕上表示招魂拴魂。之后,父母起立,让位给受拜的 其他亲戚。对于辈分高的亲戚,如祖父母,要拜3次, 一般只拜1次。而 给新郎新娘的红包、首饰等,其多少,则视地位、关系的亲疏而定

4)听经、斋僧仪式

祭祖认亲后要念经斋僧。念经的僧侣数要双数。当今还流行的数是 “9”。仪式举行时,新郎新娘要上香明烛,跪拜僧侣。然后递给僧侣盛水 器和蜡烛,用以行滴水礼。念完经后,新郎新娘要共同拿饭勺把饭打在每 个僧侣的钵中。最后,布施僧侣,仪式毕。次日清晨也要早起,与其他信 众一样为化缘的僧侣斋僧,所不同的是新婚夫妇要持续3、或5、或9天的 清晨斋僧,以求吉祥。

5)滴水礼仪式

听经、斋僧后要举行滴水礼仪式。双方双亲或长者引领新郎新娘至 仪式厅。新郎在右、新娘在左先向佛像跪拜,然后分别点燃新娘新郎面前 供桌上的蜡烛各一炷,再共同点燃香炉中的三支香,接着共同跪拜佛像三 次。时辰一到,主持僧或德高望重的长者跪拜佛像。接着为新娘新郎戴 上双喜纱圈,两个纱圈之间有圣纱相连。过去,双喜纱圈有一根圣纱从纱 圈中延长出来,捆在盛圣水的器皿上,然后再延长出来至每位念经僧侣的 手中,多余的圣纱绕成线团放在高脚盘上。然后,要为新郎点粉, 一般是 在其额上点3个点。如是僧侣要握新郎的手为新娘点粉,因为僧侣是禁 止接触女性皮肤的。新郎新娘匍匐在地上的条桌上,上放两个枕头,新郎 新娘把两手掌合拢放在各人的枕上,然后,手掌伸出枕头,手掌下放有接 水盘,以便亲朋好友依次前来滴水祝福。 伴郎伴娘站在新郎新娘的身后 长者或僧侣向新婚夫妇行滴水礼同时祝福。 接着,父母、亲朋好友为新郎 新娘滴水祝福。 滴水时,僧侣要念经。 滴水礼后,要请吃喜酒。 当前,喜 酒大多在饭馆、酒店举行,有些仪式也可视环境从简

(5)私奔后的请罪仪式

请罪仪式一般在女方家中举行,新郎将率队伍参加仪式。新郎要准 备鲜花、香烛向新娘父母及亲戚请罪。有的还要向祖先家鬼请罪。请罪 后要展示财礼。最后宴请双方的亲朋好友,仪式结束。由于私奔是一件 令父母感到羞耻的事,姑娘跟男子私奔会受到蔑视,被看成是轻信别人 不自爱、缺乏女子美德等,因此,仪式往往是简便易行,让它快些结束。如 游行队伍没有热闹的场面,而是静悄悄地来到新娘家,来参加仪式的人也 相当地少等。尽管如此,乡亲们仍会很关心,问这问那,其中最关心的是 财礼多少。如果比原先的多,姑娘家会感到满意;如果少了,人们会说:“赔了夫人又折兵,划不来。”

2. 婚姻形态

一定的婚姻仪礼反映一定的婚姻形态。婚礼的举行以及举行何种婚 姻仪礼取决于一定社会中的婚姻制度及在其基础上变通的惯习。由于男 女双方婚前关系、婚配条件、婚后居住及所有的权利、义务等有种种不同 情况,历史上便呈现为不同的婚姻形态

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群婚、对偶婚和单偶婚(一夫一妻制)等婚姻形 态。有的说4种,即加上最早的一种人类远古时期的杂婚或乱婚;有的说 5种,即把群婚分成血缘婚和亚血缘婚,人类的婚姻形态基本上如上述 但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普遍出现一种婚姻形态后,其表现的婚姻形式有 的国家或地区却有多种,甚至某种婚姻形式还有其他婚姻形态的残留或 遗风。上述种种婚姻形态归根到底“决定作用的是家世利益,而绝不是个 人的意愿"。下面从泰国现阶段单偶婚婚姻形态下的其他婚姻形式作 些介绍:

(1)单偶婚(一夫一妻制)

现今泰国的婚姻制度规定是一夫一妻制,也即是单偶婚。这种婚制 体现在婚姻仪礼中,有男方向女方送聘礼,即订婚槟榔盘、结婚槟榔盘游 行,女方家长送新娘至洞房,把新娘亲手托付给新郎等。这反映了父系氏 族社会的婚姻形态单偶婚。

父系氏族社会的产生、财产私有制和阶级对立是一夫一妻制产生和 存在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根源。人类社会也由原始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奴 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恩格斯说:"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是由大量财富 集中于一个人之手,并且是男子之手。而且这种财富必须传给这一男子 的子女,而不是传给其他任何人的子女。为此,就需要妻子方面的一夫一 妻制,而不是丈夫方面的一夫一妻制。”因此,泰国的单偶婚也有悠久的 历史了,在封建社会时期已有了,也带有上述因素。

泰国封建社会父权家长制下的一夫一妻制,家庭中的妻子和子女实 际上是丈夫、父亲的私有财产。子女的婚姻由家长包办,即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

泰国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的一夫一妻制,实质上是金钱支配下的 婚姻和一夫多妻范围的扩大。泰国家庭中的子女从父姓,且有财产继承 权等。但泰国法律规定,妻子与其他男子有染,可以离婚。没有说丈夫与 其他女子有染,可离婚。所以当今泰国的一夫一妻制正是恩格斯所说是 针对妇女的、妻子的。

(2)入赘婚

中国明代古籍《东西洋考》中记载暹罗国的婚俗说:“婚则群僧迎婿至 女家。”上述泰国婚礼中的“维瓦赫蒙孔”,也即在女方家举办婚礼。这种 迎婿至女家、在女方家办婚礼等是一种入赘婚制表现方式。“赘”意即“抵 押"。入赘原因大多是男子家境贫困,娶不起妻子,只能到女方家以身为 质,也即是“从妻居”。

当今这种在单偶婚婚姻形态下的入赘婚婚姻形式在泰国农村还不 少。这是因为泰国古代地多人少,女方由于家中缺劳力,需要招女婿进 门,男子家境贫困等原因造成的。

据说这种婚俗最早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是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制婚 姻形态的遗风,属群婚中的亚血缘婚(族外婚)的婚姻形态。族外婚是由 族内婚发展而来,族内婚排除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性交行为,对乱婚制来 说是一个进步。族外婚又排除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性交行为,这样集团内 就不能有婚姻关系, 一个集团的兄弟要去另一个集团找姐妹结婚。久而 久之,留在各族血缘集团内的只有各代女儿的子孙,形成了一个确定的、 彼此不能结婚的女系血缘亲属集团 母系氏族社会便产生了。入赘 婚婚姻形态体现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种种特征。

(3)表亲婚

表亲婚亦称“姑舅表婚”。它是指那些姑表或姨表关系的兄妹或姐弟 之间结为夫妻的血缘婚姻,是“原始时代亚血缘婚的一种残余 ……姑舅表 亲是一种近亲婚配,是现行婚俗中最落后的一种。”

这种婚姻形态在泰国民间不少,如“在选择结婚对象时,泰族人要避 免近亲结婚, ……泰族人禁止与同父母的或同一父或同一母的兄弟姐妹、 同直系血缘的亲戚之间通婚或发生性关系。因为这种行为除了被认为邪 秽外,从古至今还是犯法的行为。… … 但是堂兄妹或表兄妹级关系的人 仍可以通婚”这“堂兄妹或表兄妹级关系的人通婚”即表亲婚。

(4)血缘婚

"血缘婚的本质是集团内婚。”“表现在婚姻关系上,是废除了杂乱 媾合,而在血缘集团内部,则可互婚,这就是血缘群婚或集团内婚。”

泰国王室或王族内部有血缘婚的现象,而在民间故事中也反映了血 缘婚的现象,如《金螺》故事类型中的“怪胎”(近亲结婚)。这都说明自古 至今泰国宫廷王族中的血缘婚制的婚姻形态。它也是当今泰国单偶婚婚 姻形态下的一种旧的婚姻形态的遗存。

(5)抢婚制

“随着对偶婚的发生,便开始出现抢劫和购买妇女的现象”,“抢婚 在古代社会曾是一种普遍现象。当时抢婚不但要受到武力抵抗,而且常 常引起战争。许多民族英雄史诗中的战争,就是由抢劫异部落的妇女而 引起的。到了一夫一妻制时代,抢婚渐渐变为一种仪式,具有模拟和象征 意义。”

抢婚制只体现在泰国现今婚礼中的一种“挡门习俗”中。如当今婚礼 上,女方设置多重门挡住男方抢婚的挡门习俗也只是一种象征性、模拟性 的婚礼仪式。这种挡门习俗是古代抢婚制的遗风,也是一种族外婚的婚 姻形态。中国云南德宏傣族在解放初期还保留着抢婚、偷婚的习俗。至 今在中国傣族的婚礼仪式上仍保留着挡门风俗。泰国有挡门习俗,说明 旧时曾有抢婚制。

(四)生日礼和寿礼

生日礼即过生日,寿礼即祝寿。生日礼,泰语称“辟提探汶万格”,意 即“生日功德仪式”。 寿礼,泰语称“辟提探汶阿尤”,意即“祝寿功德仪 式”。 为何要加“功德”两字?据曼谷时朝拉玛五世说: “拉玛四世认为,年 岁大的人,每过一年即是快乐。 因此要做功德行善,才是真正的快乐。 要 使自己的精神意识不糊涂疏忽,不会不知自己能否再活一年。 生日是一 次告诫,使自己明了,离死亡又近了一步。 ”

泰国的生日礼和寿礼与中国比有两大不同:一是泰国流行做宗教仪 式,二是到了25岁和50岁时祝寿,或是每过12年即12、24、 ……等岁,而 且很重视60岁和72岁做寿。另外,泰人认为:25岁是人的一生中从青 年走向“而立”之年的转折关头;50岁是人的寿年已度过了一半,所以要 庆贺。

而每逢12年祝寿,以12年为计祝寿,这是因为泰人曾采用干支纪 年。干支,即天干(甲、乙、丙、丁、 ……等十干)与地支(子、丑、寅、 ……十 二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 ……等六十组,称“六十花甲子”。地支 12一循环,干支60大循环。泰人祝寿、庆贺生日以12为寿,60为大寿是 依此而来的。这明显与中华文化有关。

1. 生日礼

泰人对一年一度生日礼的举行,大多都不隆重。只是在清晨僧侣来 化缘时,供奉僧侣的斋食或去佛寺供奉僧侣的斋食。然后,敬献“僧家四 事"给僧侣,僧侣念吉祥经,祝福,仪式毕。

2. 寿礼

寿礼举行前要把自己的生辰八字告诉星相家,选择良辰吉时,也邀请 星相家做仪式主持人。要请僧侣念经, 一般邀请的僧侣数要比自己年龄 数多一位的人数或九颗星的九位僧侣。

时辰一到,做寿人上香明烛礼佛。点燃吉祥烛,跪拜九星神。然后守 戒,听经,施舍僧品给僧侣。星相家向作寿人行滴水礼。僧侣离开后,宴 请宾客和表演文娱节目。次日清晨斋僧。时辰一到,换上白衣白裤,用圣 水沐浴,长辈为做寿人行滴水礼,祝福。最后,为了吉祥,要换上当天规定 颜色的衣服。

(五)当今丧葬仪礼

丧葬仪礼,自古以来都显示着人和社会的关系,死者等级身份的认 同。在礼仪过程中,可以看到参加仪礼的人和死者的关系,也是直系血亲 的联络和关系的加固,旁系血亲及乡邻朋友之间关系的联络和对死者的 认同。

泰人认为,死亡也不是人生的终结,而是人生的转换。转换到另一个 世界,人生新旅途的开始。在此种观念指导下的葬礼被看作是将死者的 灵魂送往另一世界必经的手续。

泰国的葬礼也很讲究,仪礼从病人一息尚存开始,至入棺火化为止。其步骤也很繁杂,如为病人请僧侣念经做延长寿命的仪式、放生做善事、 人一断气要点蜂蜡、病人死于晚上要守夜、注意不要让黑猫跳越尸体等。过去,尸体入棺前,还要搞开棺仪式、入棺仪式等,现在取消了。大致可分 成:入殓前的礼仪、诵经、出殡、火化等四大步骤

1. 入殓前的礼仪

下面着重介绍几个环节:

(1)指路。当病人弥留之际,亲属把准备好的鲜花、香烛、檀香木等 香料装入蕉叶制作的三角形袋内,再放入病人两手合十的手掌中。然后, 在病人耳边念阿罗汉等,也有把佛像放在病人旁,也有请僧侣念经。这些 做法都是提醒病人思念佛陀的无量恩德,作虔诚的忏悔,抛弃一切烦恼。泰人相信人在断气或灵魂离身前,去天堂或地狱,决定于最后一次意识 因此,需要及时指路。

(2)整容。整容即为死者打扮。先要给死者梳理头发,有的梳3次 有的把发往前梳、再往后梳,表示一半是人, 一半是鬼。梳后的梳子要折 断、丢弃或装棺,不能再用于活人。然后为尸体穿着,但不能像活人那样 穿着。用白布像沙龙和筒裙一样围下身,但两侧布头扭结在身后。穿上 白衣,但要反穿,使其扣眼放在背后。披布要从右到左的方向披。然后再 像活人一样给死者穿上一套衣服。为死者穿两套衣服是象征死人和活 人,象征生死轮回。如今,死者子孙时行为死者穿上一套新装即可。最 后,要在死者口中放入槟榔片、药酱叶或硬币。意思是死者虽已不能咀 嚼,好像财产不能带走,钱会被收尸人拿走,但死者所做的功德可带走。过去,死者入棺前要用绳捆,用白布裹尸,称“裹尸”。目的是防止尸体膨 胀,顶裂棺木,黄水、血水外流。入殓时,棺木内放芭蕉叶,因芭蕉叶是承 接鬼的。现在从简了,有药水防止尸体膨胀。

(3)滴水礼。过去,病人死后,要用温水洗。烧水时要把几种树叶放 在水中一起煮,尤其是艾纳香叶,据说鬼怕此叶,也能去邪。洗后,再用冷 水洗。用苦橙洗刷死者身子,再用姜黄和苦橙皮洗刷。浴尸的目的是让 尸体纯洁。当前,浴尸改为滴水礼。滴水用的水是用圣水(僧侣念过经的 水)、雨水和清洁水混合而成的一种有香味的水。滴水礼好似向遗体告

魔力宝贝法师提升阶级(魔力宝贝法师进阶)

别。滴水时,将死者的一只手臂放在床外小枕上,手腕下放一接水盘。死 者的子孙用小勺舀水递给前来滴水的人。 亲朋好友依次向死者的手腕中 滴水。 意思是死者已不能复生,生者不要大意,好在还有时间、机会,勤做 功德,不像死者已没有做功德了的机会了。 同时向死者告别、让死者不要 再挂念、留恋红尘、祈祝去天堂的灵魂一路走好。

2. 诵经

入殓后,棺柩停放在家中,请僧侣诵经。一般说棺柩的头朝西也即是 死者的头朝西,也可以朝别的方向,但切忌把棺柩的尾也即是死者的脚朝 向诵经的僧侣。亲属在棺柩旁摆上供品。摆上后,上香明烛,要用手轻敲 棺柩3下,以示呼唤死者进餐。为死者诵经的僧侣请4位。僧侣到时, 一 定要为佛像上香明烛,向僧侣说请求诵经的话,否则僧侣不会诵经的。僧 侣念经前要把圣纱连结到每位僧侣的手中,然后为死者诵经。同时,死者 的子孙要轻敲棺柩,呼唤死者听经。参加丧礼的亲朋好友来到时,要向主 人表示哀悼。主人要带他们去上香一支,向死者致敬。有时死者的子孙 会点上香送给来宾;有时需自己点,但切忌不要用已点燃的蜡烛点。诵经 虽为死者,但实际上为活人,提示活人,人的生命不永恒。棺柩前要点灯 生火。这是因为过去没有灯,棺柩停放在家中,尤其是晚上使人害怕。现 在虽然有了灯,但仍保留着这习惯。有的丧礼上,有宴请, 一般在僧侣念 完第3次经后宴请宾客

3. 出殡

把棺柩从家中送往佛寺去火化,在当天清晨要斋僧。斋僧后要请4 位僧侣运送棺柩去佛寺。如有死者的子孙在棺柩前剃度为小沙弥,要跟 随在僧侣后护送棺柩。剃度为小沙弥,是为了给死者做功德,让死者看到 黄袈裟,泰人相信这样做可以把死者从地狱中拉回来。过去,棺柩出屋不 能从梁下过;高脚屋有梯子上下的,要做一个临时的梯子;在大门口要搭 一个临时的木门。当棺柩一上路,这些东西都要毁掉,目的是为了不让灵 魂思念儿女、财产而认路回家。过去,棺柩出门前要打破3个水罐,因为 罐是用水和泥做的,而人也是。水罐破了,说明两种物质不能再在一起, 鬼也不会复生为人了

出殡队伍的前面由死者子女捧香炉和死者的照片前引。接着是4位 僧侣,手中拿着从棺柩延伸过来的圣纱。亲朋好友要帮忙抬棺柩到手推 车或汽车上,也一路护送棺柩至佛寺。过去, 一路上还要撒稻谷,表示稻 谷不会再成长,好比死者不能复生。

4. 火化

火化的日子不能选单日、下半月、佛教的节日或周五。周五是因为周 五的泰语发音似同“幸福”一词的发音,所以不能火化。 但现在不那么严 格了。 到了佛寺,在火化前,死者的子孙要抬着棺柩围绕火化台由左向右 绕3圈,3圈表示无我、无常、苦或表示一切众生在三界中轮回,与巡烛方 向相反。 然后,把棺柩抬上火化台。 同样,棺柩的头朝西。 主人要斋僧, 布施僧侣,洒水为死者做功德。 下午,僧侣再次念经。 接着,主人念死者的 简历、献裹尸布。 然后,主人把檀香木花分给每一位参加火化的亲朋好友 或放进托盘,置于火化台前。 火化时辰一到,僧侣念经,所有参加丧礼的 人依次走上火化台,把檀香木花放在尸体前的高脚盘中,从侧楼梯下。 这 时,主人和死者的家属站在锑子两边,向来宾丧示感谢或送纪念品,如来 宾有什么东西要给主人的,也在这时给。 过去,火化的木柴堆由亲朋好友 各拿一根堆积起来。 收尸人点火。 “父母不去点火焚烧自己死去的孩子, 因为担心成为其他孩子也要死去的预兆”次日,家属就可取到骨灰盒, 带回家; 有的放在佛寺中家族的塔中

5. 祭祀

一般,亲属到了节日如宋干节、中秋节、年节等,为死者祭祀;也有的 人什么时候想念了,什么时候会为死者做功德、洒水、斋僧等。死者的用 品一般也会送给佛寺或穷人。

做百日。到了死期的第7、50、100天家属要为亡灵做功德,但多数时 行做百日。届时,家属、亲朋好友会聚集到佛寺,带上死者的遗像,骨灰盒 等,参加的人都不必戴孝。请9位僧侣念经、布施、主人洒水为亡灵做功 德。然后,斋僧、主人再次为亡灵洒水做功德。

(六)中泰婚丧习俗的异同

1.中泰婚姻习俗的异同

这里的“婚姻礼仪”是指“提亲”至“迎亲”这一段。泰国的古代婚姻礼 仪与中国古代的“六礼”婚姻礼仪有很多相似之处。中国的“六礼”即:纳 采(提亲。括号内为相对应的泰国婚礼)、问名(合八字)、纳吉(定亲)、纳 征(过大礼,男方将聘礼送给女方)、请期(择婚日)、迎亲(新郎去女方家迎 娶新娘仪式)六个环节。中国六礼的婚姻礼仪与上述泰国传统的婚姻礼 仪基本上相同,有些不同也只是形式上的,如纳吉、纳征,泰国都采用槟榔 盘的形式,但含意是一样的。

“六礼”见于中国《礼记 · 昏义》。六礼以男方付给女方的身价为主要 特征,是旧礼教下变相买卖婚姻的具体表现。 这是秦汉以前的礼俗,按上 述泰族与中国百越族群的文化关系看,似乎有可能对泰族的婚姻习俗产 生影响,因为秦汉以前,泰族的大部分分布于中国境内。 是否属实,有待 论证。

2.中泰丧事习俗的异同

当今的泰国葬礼中习俗与当今中国葬礼的习俗比较,虽都是火葬,但 也有不同。如泰人在丧礼上不习惯呼天抢地似的号啕大哭,悲恸之极也 只是流泪抽泣。若号啕大哭,不小心泪水滴落在棺材上,死者不能上天 堂。尤其在病人刚断气时,习俗要求宁静,否则死者的灵魂会因此得不到 恬静的气氛而离开躯体。再有,在中国的丧礼仪式上给人一种悲切的感 觉,气氛肃穆,仪式上触目所及一片白色、黑色、素色、冷色,模拟哭泣的哀 乐回荡在空中。而在泰国的丧礼仪式上,中国记者马胜荣于1975—1980 年间在泰国所见的民间丧礼仪式有一段记载:“一进小寺院内,里面却是 另一番景象:到处悬挂着红的、绿的、黄的和彩色的灯泡……在寺院一角, 临时搭起了一座小舞台,台上灯光明亮,泰国神话中的英雄猴王哈奴曼正 在做各种滑稽表演,引起观众的阵阵笑声。舞台的左面架起宽大的银幕, 正在放映一部早期的美国电影…… 同行的朋友笑着对我说:‘你刚刚来到 泰国,住几年之后,你就不会感到奇怪了,这是泰国人的风俗。难道不应 该为死了的人到一个更好的世界去而高兴?而且泰国人认为这样做也是 为死者积善。'"其实,这种丧礼习俗上的欢乐场面由来已久,在曼谷时期 拉玛四世时代有一幅壁画,画中画有火化亭,亭内放着棺柩。其四周插着 华盖,形成围篱。围篱外有很多人正在观看孔剧、皮影戏等。

这种做法或观念在中国古代民间也曾有过,正如中国学者指出:“在 民间观念中,死对于活着的人是悲痛的,但对死者却意味着与尘世的解 脱。…… 民间常将婚礼和丧礼并称为‘红白喜事’。把丧事当成喜事办, 热热闹闹, 一方面含有使死者灵魂得到欢娱的性质,另一方面表现出人们 对生老病死这一客观规律的认识。”但他又说:“以土葬而言,各民族各 地区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具体程序和每一程序所含内容有很大差异。但作为丧葬仪礼的主题都基本相同。即表现生者对于死者的哀悼…… ”中国当今的火葬仪礼是沿袭土葬仪礼而来的,哀悼仍是丧葬的 主题。

还有,泰人死后,停柩时,不管尸体停放在何处,甚至尸体放在火化台 上时,死者的头要朝西的习俗来自婆罗门教的《象头神故事》。 这也是中国所没有的。

有意思的是:泰国在曼谷时期初,丧事礼仪中还曾采用中国丧事剃光 头的习俗。如1806年,拉玛一世的御弟仙逝时,采用了此习俗。1809 年,拉玛一世驾崩时,拉玛二世也曾采用此种剃光头带孝方式。1817年, 一位亲王逝世时,宫廷曾谕令皇亲国戚、大小官员、公务员乃至一般公民, 每月剃光头一次,直至尸体火化为止。这习俗直到拉玛四世才被取消。

(文章来自: 泰国民俗与文化)

发表评论